迷烟小说网提供这才是宋史1·太祖太宗卷最快更新在线阅读
迷烟小说网
迷烟小说网 网游小说 灵异小说 玄幻小说 竞技小说 武侠小说 同人小说 历史小说 经典名著 综合其它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官场小说
小说阅读榜 架空小说 校园小说 耽美小说 仙侠小说 穿越小说 推理小说 军事小说 总裁小说 言情小说 短篇文学 都市小说 重生小说
免费的小说 飘飘卻仙 惊尘溅血 后宫时代 山村老卫 夫凄滛乱 成家大院 情定冷男 乞丐故事 公开出轨 狌瘾妇人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迷烟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这才是宋史1·太祖太宗卷  作者:余耀华 书号:44630  时间:2017/12/6  字数:8309 
上一章   ‮法合不承继位皇 一‬    下一章 ( → )
1、烛影斧声

  按照封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皇帝死后,皇位应该传给他的儿子。赵匡胤的皇位继承却不是这样。

  他的皇位,并没有传给他的儿子,而是传给了一个根本与大宋皇位无缘的人,这个人就是他的弟弟赵光义,也就是宋太宗。

  哥哥死了,皇位传给了弟弟,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兄终弟及,一次非比寻常的皇位继承,也是一次不合法的皇位继承。

  赵匡胤英年而逝,赵光义继位又不合法,这种反常的皇位继承,引起了人们很多猜测,于是引出了一段“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夜,宋朝的缔造者赵匡胤,拖着病体来到太清阁观看天象,起初,星光灿烂,天空晴朗,心里很高兴。可是,没过多久,突然云四起,雪雹骤降,他见势不妙,赶忙退回寝宫。

  由于天在下雪,赵光义进宫稍微比往日迟了一点,突然,内侍慌慌张张地赶来传召,说是皇上的病情突然恶化,请晋王赶快进宫。

  赵光义走出门,习惯地抬头看看天,天空云密布,雪还在纷纷地下,丝毫没有放晴的迹象,他暗暗地点点头,脸上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

  寝宫内,赵匡胤躺在逍遥椅上,气急促,见赵光义进来,嘴巴动了动,却没有出声,赵光义等了半天,仍然没有听到皇上的口谕,只好靠近前,安慰他好好养病。

  赵匡胤瞪着双眼看着门外,赵光义看看赵匡胤,又看看门外,点点头,叫内侍全部退出去,关好门后,重新回到赵匡胤的身边,静静地看着赵匡胤,等着听他说话。

  内侍们退出寝宫,远远地站在门外,探头探脑地向内张望。突然,大家听到赵匡胤似乎是在嘱咐赵光义什么。由于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听不清楚说的是什么。过了一会儿,大家见到寝宫内烛影摇动,或明或暗,好像是赵光义急步后退躲避之状。猛然,听到有斧子戳地之声。突然听到赵匡胤大声叫道:“就让你好好地去干吧!”声音激动,颇为惨烈。

  内侍们不知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由于事先有吩咐,又不敢进去。

  过了一段时间,里面的声音停止了。

  夜深了,赵光义神色紧张地走出寝宫,吩咐近侍,说皇上睡着了,让他好好地休息一会儿,不要打扰他。说罢,匆匆而去。

  次,赵匡胤突然驾崩。

  这就是赵匡胤死时的故事,被称为“烛影斧声”正史不见此事,只载于野史。

  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留给后人的只是一个谜。

  之所以称之为谜,是因为典籍没有记载,历史没有标准答案,这就是谜的魅力。此后关于赵匡胤死的种种说法,都是后世文人学者的推理、想象,并不是历史的真实。

  赵匡胤死时没有立遗嘱,这也是个谜:是因为死得太仓促,来不及立?还是因为已经有金匮之命,根本就不需要立?谁也说不清楚。

  “烛影斧声”成为了千古之谜,留给后世的,是无限的猜想。

  2、非常即位

  宋皇后得知赵匡胤去世,立即命宦官王继恩去召皇子德芳入宫。她没有叫王继恩去召见长子德昭,而是召见次子德芳,这是因为,德昭是赵匡胤的第一位夫人贺氏所生,而德芳则是皇后己出,不先传召长子而传次子,宋皇后此时是否另有用心,不得而知。

  王继恩出宫之后,并没有去传召赵德芳,而是去了开封府。当他来到开封府时,看见程德玄正站在开封府门外东张西望,程玄德于医术,是赵光义的心腹。王继恩上前问道:“程大人为何站在这里,是在等人吗?”

  程德玄说他在二更时分,听到有人召唤他出来,说是晋王召见,当他开门探看时,却又不见人影,因担心晋王有病,便赶到汴梁府来探视。二人叩门入府去见赵光义。

  赵光义得知皇上驾崩,皇后召见德芳,满脸讶异之,但又有些犹豫不决。王继恩催促地说:“时间不等人,晋王可别错失良机啊!”“走!”赵光义似乎下定了决心,手一挥,三人便冒着风雪赶往宫中。到了皇宫殿外,王继恩请赵光义在外稍候,自己进去通报,王继恩刚进去,程德玄却主张直接进去,不用等候,便与赵光义闯入殿内。

  宋皇后得知王继恩回来,便问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却说晋王到了。

  宋皇后一见赵光义,顿时满脸愕然,接着便号啕大哭起来。

  王继恩过来安慰,并说先帝奉昭宪太后遗命,传位于晋王。遗命就密封于金匮之内,请娘娘传旨,谕晋王即位,才好办先皇的丧事。

  皇后听了王继恩之言,索大哭起来。赵光义过去劝慰皇嫂,要她节哀!

  宋皇后痛哭涕地说:“我们母子的性命,就托付给官家了。”官家是对皇帝的称呼,她这样喊赵光义,就是承认赵光义做皇帝了,仅这一句话,说明宋皇后承认将皇位传给晋王赵光义这个事实。

  赵光义含着眼泪安慰说:“我们应当共保富贵,这一点不必多虑。”

  宋皇后听了赵光义的话,才慢慢地安静下来。

  原来,皇子赵德芳是宋后的亲生儿子,宋后多次请立为太子。赵匡胤对皇后说,太后临终之时,曾有金匮遗命,兄终弟及,这个盟约不能违背。宋皇后因此奏道:“皇上百年之后,如果发生了什么变化,臣妾孤儿寡母的,靠什么安身立命呢?”

  赵匡胤劝说道:“太后遗命,晋王即使再不肖,未必就敢违抗,如果晋王真的存有异心,就是今天立了德芳为太子,朕死后,难道他就不能夺去吗?到那时,他将昭宪太后的遗命告示天下,那么,他就不是叛臣贼子,倒是朕成了不义不孝之人了。”宋后见赵匡胤如此说,只好作罢。

  此时,皇上驾崩,宋皇后想到自己孤儿寡母以后还不知怎样,故而哭得很伤心。皇后的哭,一半是为皇上逝去而哭,一半是为自己孤儿寡母的生存而哭。她很清楚,前有太后的金匮遗命,后有晋王大权在握,自己孤儿寡母根本就不是晋王的对手。皇帝的宝座,晋王是坐定了。她之所以痛哭涕,是想要晋王在赵匡胤尚未入殡之时,给个说法。

  赵光义此时皇位尚未继承,自然是和蔼可亲,宋皇后提出的要求,他当然是满口答应。不管是真情也好,假意也罢,先答应下来再说,至于以后的结果如何,只有到时再说了。

  当初,赵匡胤从人家孤儿寡母手中夺得皇位,如今,刚一晏驾,就有了宋皇后之悲,不知这是不是天道轮回。

  赵匡胤死了,皇位并没有按传统的继承法传给儿子赵德昭,而是由弟弟赵光义继位,赵光义做了赵宋第二代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兄终弟及,一次非比寻常的皇位继承。

  3、改朝换代

  赵光义即皇帝位,下诏改当年为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尊赵匡胤为宋太祖,加宋皇后为开宝皇后,迁居西宫。任命弟弟赵廷美为开封府尹,封齐王(原名光美,避讳,改光为廷);封太祖的儿子赵德昭为永兴节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赵德芳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

  赵光义为了追念太祖,下诏太祖和赵廷美的子女并称皇子、皇女,视同自己的子女。

  朝中官员也做了一些调整。任命薛居正为左仆;沈伦右仆;卢多逊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曹彬仍为枢密使,加同平章事;楚昭辅为枢密使;潘美为宣徽南院使;就连亡国之君、宋朝的高级政治犯、原南汉国主刘鋹、南唐后主李煜,也分别加封为卫国公、西郡公。

  授官已毕,赵光义便素服办理太祖的丧事。第二年夏,归葬太祖于永昌陵,丧事便告完成。

  赵匡胤自建隆元年(960年)开创宋朝,在位十七年,改元三次。一生创下的基业,至烛影斧声这一夜,全都交给了弟弟赵光义。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赵光义改名为赵炅。不久,议立皇后。

  赵炅的元配尹氏,婚后不久便去世了,追册为淑德皇后;继配夫人符氏,开宝八年也病逝,追册为懿德皇后。赵炅做了皇帝后,中宫还是虚位以待,还没有正宫皇后。有立后资格的,只有一个李妃。

  李妃与赵炅很恩爱,生有二儿二女,次女早夭;长子元佐,后封为楚王;次子元侃,就是后来的真宗皇帝。李妃在开宝年间封为陇西郡君。赵炅即位后,晋封李氏为夫人,正准备册封为皇后,偏偏李妃命运不济,无福享受,突然得了一场大病,在赵炅做皇帝后的太平兴国二年夏,便香消玉殒,命丧于九泉。立后的事,只得暂时搁置。

  第二年,选潞州刺史李处耘的次女进宫,经过八年的试用期,至雍熙元年(984年)才扶正,立为皇后,这里一并代,后不再叙。

  4、小周后忍辱难偷生

  表面上看,赵炅身边似乎只有一个女人,先是去世的李氏,后是李处耘的女儿,第二个李氏、一个还在试用期的皇后,其实则不然,皇帝的身边,永远不缺女人。

  赵炅也一样,漂亮的女人,只要他想要,一定要搞到手。投怀送抱的女人如此,不怎么心甘情愿的女人也是如此。

  有一个绝代佳人,就是不怎么情愿的那一种,她就是小周后,那个南唐李后主的夫人,那个善奏霓裳舞衣曲的绝代佳人。

  赵炅早就对小周后垂涎三尺,只是苦无机会,当了皇帝,就不愁没机会,因为他是皇帝,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可以凭手中的权力创造机会,找借口直接召小周后进宫。还有一种机会,当时,每逢重大节日,百官的夫人都要进宫朝贺,小周后也必须进宫,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将小周后强留在宫中,而且一留就是数天。

  这件事虽然传于野史,但说得有鼻子有眼。

  明朝人沈德符出了一本书,叫《野获编》,他在书中记载:

  宋人画了一幅画,叫《熙陵幸小周后图》,画中,赵炅戴幞头,面黔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

  从画中来看,赵炅并不是怜香惜玉之人,似乎有那么一点辣手摧花的感觉。

  元朝人冯海粟看这幅图,在图上题了一首诗:

  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

  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

  宋朝人王至在《默记》引龙衮《江南录》说:

  小周后…每一入辄数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多宛转避之。

  李煜是一个亡国之君,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有什么办法?忍吧!

  小周后只是一个弱女子,她能抗拒皇上的威吗?当然不能,不能就只能逆来顺受,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家后就大哭大闹,将寄人篱下的南唐后主李煜当成出气筒,大骂一通,哭了、闹了,还是要活下去。

  李煜一个大男人,被戴了绿帽子,还经常要被爱臭骂,心中的愤懑与屈辱可想而知。他无力反抗,嘴上还不能说,不敢说,于是,他将这种屈辱写在纸上,《破阵子》、《子夜歌》、《望江南》等著名诗篇,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子夜歌

  寻须是先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缥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归晚。

  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正因为他的屈辱、羞愤,终于写出了千古绝唱《虞美人》:

  虞美人

  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水向东

  赵炅看到了这首《虞美人》,恼羞成怒,赐宴毒杀了李后主。李煜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一岁。

  据说在中国历史才子排行榜上,李煜可以进入前十名。一个震撼古今的大才子,就这样英年早逝了。真是历史上的一大悲剧,而宋朝皇帝赵炅,是悲剧的导演。

  李煜死后不久,小周后也悬梁自尽,到曹地府同李煜做夫去了。

  宋太祖赵匡胤时期,绝代佳人花蕊夫人含恨而逝。第二代皇帝赵炅时期,又一位绝代佳人小周后香消玉殒。

  绝代佳人总是同皇帝纠葛在一起,这是天子的威,也是佳人的悲哀。

  早已化为烟云故事的南唐后主李煜,丧国与绿帽之辱,换就了《虞美人》的不朽之作,值?还是不值?谁人曾与评说!

  5、科举取士

  赵炅做了皇帝后,很想搞出些名堂,借以树立和提高自己的威望。泉漳纳土和吴越归地,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足了赵炅的虚荣心,但他还是觉得不过瘾,毕竟这些都是靠威胁和高手段取得的,虽然得了实惠,形式并不那么壮观,更为重要的是,前期工作都是太祖皇帝做的,都是一些瓜蒂落、理顺成章的事情,承受的是太祖皇帝的余荫,没有走出皇帝哥哥的阴影。不过,这种想法,他只能埋在心里,不能为外人道。

  为了能够很快地树立自己的威信,赵炅将眼光盯住了北汉。

  后周时,周世宗一直想征服北汉,进攻受阻,半途而废。大宋建国后,太祖皇帝也想将北汉的版图收归大宋,并且有三次北伐的经历:第一次,因辽国从中作梗,无功而返;第二次因兵士染上瘟疫,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只好遗憾撤军;第三次,也就是他临死之前的北伐,虽然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只因天不假年,带着未了的宏愿,魂归九泉。

  赵炅觉得北汉是块硬骨头,但还是想啃一口,不啃,怎么知道他是真硬还是假硬呢?要啃硬骨头,就要在心理和物资两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他正在做这些准备,打一场硬仗。

  在此期间,赵炅做了两事情:开科取士;摸米桶,看国库的钱粮如何。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那是试行阶段,到了唐朝,科举取士才逐渐走上正轨。经过五代战,大宋开国以后,在太祖皇帝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举取士制度。

  赵炅做了皇帝后,他要通过科举取士,来培植自己的天子门生。赵炅此次开科,还惦记着一个人,这个人叫张齐贤,曹州人,太祖皇帝活着时,向他推荐了这个人。

  原来,当年太祖行幸洛,张齐贤以布衣的身份,向太祖上了一个条陈,陈述国家十件事。太祖破格召见了他,肯定他所说的十件事中,有四件可行,六件不可行。

  偏偏张齐贤是个直子,在太祖面前据理力争,坚持说十件都可行,惹恼了太祖,喝令武士将他轰了出去。其实,太祖皇帝心里欣赏张齐贤,只是他想将这个有用之才留给他的继任者使用。

  太祖返回汴梁后,对赵光义说,他在巡幸洛时,有个叫张齐贤的人上了个条陈,陈述十件事,很有见地,此人是个相才,可堪大用。他说他现在不想提拔重用此人,留给光义后重用,并叮嘱赵光义不要忘了此人。

  赵炅谨记太祖的话,这次开科取士,特别留意张齐贤这个人,在高位取中。谁知张榜时,张齐贤排在几十名以外,名次靠后。赵炅很不高兴,也很为难。做官,必须是进士及第,进士也有等级,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合称三鼎甲。后面按名次排列。

  状元及第,钦点翰林,可以留在中央工作,榜眼、探花,也能在中央谋个官职。名次靠后的,都只能到地方去做个知县什么的,有的甚至只能待补,等哪个职位出缺后,再由吏部派候补的进士去补缺。

  按张齐贤的名次,是不能留在中央任职的。赵炅本想开个后门,又怕难以服众,引起大家的不满,想来想去,为了解决张齐贤的问题,赵炅下诏开特例:赐这一榜一百三十名进士全部留在京师任职,这样,张齐贤理顺成章地做了京官。

  赵炅想摸一下国库的底,带着宰臣们,来到左藏库,看到里面积储的财物,高兴地对宰相们说:“左藏库、封桩库储存的金帛、物资堆积如山,简直是用都用不完。先帝高瞻远瞩,为北伐之战准备下如此丰厚的储备,实在是令朕敬佩得很。”

  财政上有了保障,赵炅北伐的信心更强了。

  6、泉漳纳土、吴越归地

  赵炅即位后,国家承平,一晃就到了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三月。吴越王钱俶、平海节度使陈洪进相继入朝。

  陈洪进,泉州人。唐后主李煜时任命为清源军节度使,节度泉、漳等州。太祖下扬州、平荆湖之后,声威大震,陈洪进非常害怕,派人到汴梁,向朝廷上表,自称是清源军节度副使,暂时管理节度使之印,恭请朝廷下旨定夺。

  太祖派人前去慰问,从此以后,陈洪进岁岁来贡。乾德二年(964年),诏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开宝八年(975年),赵宋平定江南,陈洪进惶惶不可终,派儿子陈文灏到汴梁进贡。太祖诏令他入朝谒见。陈洪进不敢推辞,立即起行,走到剑南州的时候,听说太祖已经驾崩,便原路返回。

  陈洪进看到众多节度使的地盘一个个都被宋廷并,知道自己的末日也快到了,与其等着宋廷来收拾,倒不如自己主动送上去,还落得个人情。于是,他采纳了幕僚南安刘昌言的建议,上表请降:主动献上所管辖的漳、泉二州的版图,共十四个县。这就是历史上的“泉漳纳土”

  有人纳土归降,赵炅当然高兴,诏令嘉奖:授陈洪进为武宁节度使、同平章事。

  赵炅这是学了太祖赵匡胤的招数,对于投降的一方之主,封一个虚职的高官,赐给府第,好酒好地供养着,但要留在京师居住,再也不能返回他原来的地盘。但在政治上,这些人彻底地失去了自由。

  陈洪进纳土归降,赵炅高兴,吴越王钱俶却高兴不起来。

  五月,吴越王钱俶带着数以万计的礼物,入朝进贡。如此厚贡,就是想取悦赵炅,不要刁难他,让他早点回归故里。然而,事情并没有按他的思路发展,他的命运捏在别人的手里,他自己主宰不了。他带着丰厚的礼品来到汴梁,赵炅对他也很和气,还赐给他“钱千万,白金万两,绢万匹”但就是不说让他回去的话,钱俶虽然恳求了三十八次之多,赵炅仍然不松口,实际上就是暗示他:你独霸一方的时代,是不是该结束了?

  钱俶心里非常恐惧,但实在不愿将自己的国土拱手让人,他还想努力争取一下。于是向赵炅上表,请求罢去吴越王的封号,撤销天下兵马大元帅,解除兵权,情愿解甲归田,终享天年。

  赵炅拒绝了他的请求。

  放弃权力不行,想走也不行,吴越君臣陷入了恐慌之中。

  陪同钱俶来朝的崔仁冀是个聪明人,他劝说吴越王向宋廷纳土,只有这样,才能有善终,否则,恐怕就要大祸临头了。其他人都不同意纳土,崔仁冀急了,厉声说:“不纳土又能怎么样?吴越距汴梁有千里之遥,我们的命运捏在他人手里,除非能生出翅膀飞回去,不然,就在这里等死吧!好汉不吃眼前亏,纳土吧!纳土还可以保得一命。”

  钱俶彻底绝望了,为了避免杀身之祸,只好听从崔仁冀的建议,向赵炅上表,献吴赵所辖两浙十三州、一军、八十六个县,史称“吴越归地”

  赵炅当然是笑纳了,下诏嘉奖钱俶,并封钱俶为海国王,其子侄、旧吏也都得到了封赏。接下来,任命老宰相范质的大儿子范旻为两浙的军政长官。钱氏的亲属以及境内的旧吏全部迁到汴梁,人员和物资装满一千零四十艘船。

  吴越自钱镠得国,历经三世五王,共八十一年而亡。到此,东南一带,尽归宋朝所有。

  吴越归地和泉漳纳土,使赵炅的信心陡涨,但他觉得还是遗憾,原因为这些都是靠威胁和高手段取得的,虽然得了实惠,可在形式上一点儿也不壮观。更为重要的是,赵炅有个说不出口的心结,他总觉得自己在承受着太祖赵匡胤的余荫,走不出皇帝哥哥的阴影。他很想搞出些大名堂,借以树立和提高自己的威信。

  他要完成太祖没有完成的统一大业,使自己的功绩超越皇兄太祖,做一个芳千古、名垂青史的皇帝。 wWW.mIyAnxS.coM
上一章   这才是宋史1·太祖太宗卷   下一章 ( → )
迷烟小说网提供余耀华新作这才是宋史1·太祖太宗卷免费章节,为您推荐这才是宋史1·太祖太宗卷全文免费阅读在线阅读.读这才是宋史1·太祖太宗卷免费章节就到迷烟小说网.致力最快速更新这才是宋史1·太祖太宗卷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